|
自序:我下定决心把自己十分珍爱的寒假时光献给一部构思已久但是情节和细节都不是十分确定的小说,这个小说有一个对于我来说算得上是惊世骇俗的题目。看得出,只有我的结尾足够惊世骇俗才算得上是前后呼应,不虚此行。我从来都没有在文字里描摹爱情的天赋,因为我一直清楚,我缺乏讲故事的能力,一个小说作者就像是一位厨子,需要把手上上林林总总的主料辅料耐心调配仔细揣摩,才可以做出一道美味。而我向来缺乏主料,仅仅用辅料,又难免有炫耀的嫌疑。事实证明,所有旁逸斜出的传闻与记忆都必须在故事的背后发散余热,而不是喧宾夺主。中国人习惯于有始有终的恩怨情仇爱恨纠葛,即使主线暗线错综复杂的篇章,也要有一个或者许多洞悉真相并且准备随时予以揭露的伟大人物。如《红楼梦》中的焦大,《雷雨》中的鲁妈。我们可以在小说里谈天,嫉妒,斥责,相爱相亲又相互厌倦。但是这一切必须有根有据,即使一切来自于小说家的谎言和呓语,我们也需要条分缕析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写一个村庄的变迁必然要写几十年前的风雨往事。写婚姻的形成必然不可以忽略了但是在某某公共场合两个人的蓦然回首乃至于钻高粱玉米地的若干情节。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宣告某地某人的人生轨迹而不至于唐突。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把小说里的人生写得色香味俱全。而西方式的思维向来重视瞬间,向来重视片段,他们更相信在某个时刻的某个时间将对主人公的一生产生难以磨灭的影响,也许只是一瞬间的邪念便可以让翩翩君子变身无耻小人。他们曾有过于我们一样条分缕析的时代,著名悲剧《红与黑》中的那个于连也并非一夜之间就有纯真天使变成利欲熏心的嗜血青年。但是更多的现代派小说作家却更习惯于对于过程采取有意识的淡化,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夜之间的成长,八小时之内的异化,一切都飞快的如同工业社会的蒸汽轮机。于是我们看到了巨型甲壳虫和始终保持阴郁的卡夫卡。这个现代派小说巨匠兼前保险公司小职员战战兢兢地描写着周遭的巨大变化。他自我安慰似地把绝望与彷徨反复陈述,像是在黑暗中迷路的孩子,忽然发现了原来人与人之间充满隔膜,他无法从任何人口中得知回家的路途。在那些没有温暖更缺乏拥抱的夜晚,他只有走向更浓密的黑暗。并且把几个字刻入记忆。
人,是孤儿。
此后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开始发掘人内心深处的变化,文学渐渐成为心理学的图解模式。所有的人物都变成了甲乙丙丁乃至没有名字,没有相貌,只有混沌的内心。相互猜忌和不动声色的杀戮随处可见。他们仍然在描写瞬间。只是此时的瞬间,完全有别于卡夫卡式的典型,转向俯仰既是的混乱。于是我们沉默,我们不愿意和一群疯子一起疯狂。这大概是所谓的先锋在中国落潮的原因。国人爱的是《茶馆》式的情节,纵使改天换地切换频繁,但是总有那个王利发陪着他的时代一起走向没落。我们只要看他一个人,只要看一眼日薄西山的裕泰茶馆,就可以体味作者心中的苍凉与酸楚。看来,寄情于景寄情于物是中国人千百年来都改不掉的古老习惯。
于是我决定写一次小说。写一次完整的小说,写一次有情节有内容有起始或许也会有固定结局的文字。虽然我知道,这样的文字对于一样喜好截取瞬间的我来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我还是决定了赴汤蹈火。
私奔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最有名的故事莫过于近两千年前的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千多年前的红拂与李靖。一对是才子佳人琴瑟和谐心有灵犀。一对是红尘女子与战场名帅,更像是慧眼识珠之后的感情投资。无论如何,结局还是令人欣慰。司马相如终于成一代名家并且由妻子为其代笔赚取外快。而红拂青史留名,李将军得登仙籍(托塔李天王是也)。王小波的《红拂夜奔》也成为当代文学的经典段落。在五四文学中,私奔和出走是永恒的主题。都是青年男女表明态度反抗万恶家庭的行为艺术。而私奔因为带有一定的浪漫色彩而更受推崇,当然很少实施。因为这样的壮举在中国向来存在道德风险。
私奔是字典中解释最为有趣,释例最为艺术的词汇之一。我们看到它的基本含义:指女的不顾阻拦投奔所爱的人或一块逃跑。旧指女子未经婚嫁私自投奔所爱的人或跟他一起逃走。在庄严肃穆的遣词造句中免不了带了些许滑稽色彩。就如同吴宇森导演为向来气定神闲的诸葛先生安排的接生桥段一样令人过目难忘。而它的其他释例更是令人开怀。1 旧时指女子投奔他所爱的人,或者和他一起逃走。【出处】:《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 素香 曰:‘你我莫若私奔他所,免使两地永抱相思之苦,未知郎意何如?’”《白雪遗音·马头调·古人名一》:“ 石崇 琅玕换 绿珠 , 文君 夜走,私奔 相如 。” 2 私自逃跑 【出处】: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他领着本部人马,夜晚间要私奔,还他那山后去。”当然,第二个解释与爱情无关。但是也妙趣横生,令人捧腹。当然,我写的是第一个。这是一个发生在一个叫做秋水镇的地方的故事。这个故事与薛凡和李慕兰两个人的爱情有关。我决定不书写关于所在年代和时代背景的明确字句。如果一切都要归于一场声势浩大的白日梦的话,我们最好还是忘记时间。因为,闹钟始终是赖床的死敌。
希望我的叙述足够美丽,就像我一向追求情节的完满,虽然屡屡求之不得但依旧抱着微茫的希望,乐此不疲。
2010 浅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