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宝贝世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spidermon_old

无聊的讨论帖~世界一定要毁灭才能重建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4

主题

5184

回帖

5428

积分

完全体

Rank: 5Rank: 5

积分
5428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1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种族假象
2,洞穴假象
3,市场假象
4,剧场假象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主题

7594

回帖

7634

积分

完全体

Rank: 5Rank: 5

积分
7634
发表于 2009-8-9 1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得重新自我审视了......#06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4

主题

5184

回帖

5428

积分

完全体

Rank: 5Rank: 5

积分
5428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1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培根提出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7

主题

1万

回帖

1万

积分

究极体

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618
发表于 2009-8-9 1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1楼 的帖子
详细内容:
培根的哲学思想是与其社会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他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代表,主张发展生产,渴望探索自然,要求发展科学。他认为是经验哲学阻碍了当代科学的发展。因此他极力批判经验哲学和神学权威。他还进一步揭露了人类认识产生谬误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说”。他说这是在人心普遍发生的一种病理状态,而非在某情况下产生的迷惑与疑难。第一种是“种族的假相”,这是由于人的天性而引起的认识错误;第二种是“洞穴的假相”是个人由于性格、爱好、教育、环境而产生的认识中片面性的错误;第三种是“市场的假相”,即由于人们交往时语言概念的不确定产生的思维混乱。第四种是“剧场的假相”这是指由于盲目迷信权威和传统而造成的错误认识。培根指出,经验哲学家就是利用四种假相来抹煞真理,制造谬误,从而给予了经验哲学沉重的打击。但是培根的“假相说”渗透了培根哲学的经验主义倾象,未能对理智的本性与唯心主义的虚妄加以严格区别。
  培根认为当时的学术传统是贫乏的,原因在于学术与经验失去接触。他主张科学理论与科学技术相辅相成。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他提出“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威的女儿”,对经验哲学进行了有力的攻击。
  培根的科学方法观以实验定性和归纳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关于物质是万物本源的思想,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具有运动的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属性。培根从唯物论立场出发,指出科学的任务在于认识自然界及其规律。但受时代的局限,他的世界观还具有朴素唯物论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培根说的有一定道理,但不全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主题

2166

回帖

2187

积分

成长期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87
发表于 2009-8-9 14: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嘛。。。就像要在森林里建楼一样。。先要把树砍了才能建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主题

7594

回帖

7634

积分

完全体

Rank: 5Rank: 5

积分
7634
发表于 2009-8-9 1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的理论哲学都仅仅是参考资料......#04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9

回帖

10

积分

数码蛋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09-8-9 1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问题很简单,从辩论的角度来说,紧紧抓住“重建”两个字就很简单了
如果世界诶不会灭,改了一个样,那不能叫“重建”,那叫恢复
就像一个人生了病,生的再重只要没死后来好了,只能说“治愈”而不能说“重生”,至于重获新生只不过是一种感性的夸张说法,从逻辑上根本过不去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主题

7594

回帖

7634

积分

完全体

Rank: 5Rank: 5

积分
7634
发表于 2009-8-9 2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人同学......
这个问题已经说明了.....#04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4

主题

5184

回帖

5428

积分

完全体

Rank: 5Rank: 5

积分
5428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2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75楼没考虑到砍掉树人怎么活得问题~

77L那叫文字游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码宝贝世界

GMT+8, 2025-11-19 22:12 , Processed in 0.06830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